【廈門高尚醫(yī)學影像】做完了PET/CT檢查,有時候還不能立刻離開,這是什么原因?
相信不少患者有這樣的疑問:PET/CT檢查完,為什么不能即刻離開,而有時需要等候再做一次?
PET/CT檢查完畢,有些患者被告知可以回去了,而有些患者卻被告知等待再做一次檢查。
對于后者,在等待過程中難免犯嘀咕,是檢查失敗圖像質量不好還是自己的病比較嚴重?
其實,這是我們在檢查過程中經(jīng)常用到的鑒別良惡性病變的方法——雙時相顯像。
葡萄糖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惡性腫瘤組織因代謝旺盛,對葡萄糖攝取量通常高于一般正常組織。PET/CT就是利用18F-FDG(氟代脫氧葡萄糖)的示蹤特點檢測腫瘤的葡萄糖攝取以達到診斷目的。多數(shù)情況下,惡性腫瘤在圖像上顯示為濃影,良性病變或正常組織顯影淡或不顯影。
然而一切并非絕對的。有相當一部分炎癥病變、某些良性腫瘤高攝取葡萄糖,胃腸道和泌尿道在充盈不佳或排泄蠕動過程中也可局部攝取葡萄糖增加,這些均可以在圖像上表現(xiàn)為濃影,和惡性腫瘤表現(xiàn)類似,無疑增加了鑒別診斷難度。
不過有研究發(fā)現(xiàn),炎癥組織和惡性腫瘤組織兩者葡萄糖的攝取高峰時間不同,如炎癥組織在注射藥物后半小時就可達到葡萄糖的最大攝取量,惡性腫瘤組織攝取高峰時間滯后到注射藥物后三四小時。這樣就有可能通過兩個時間點的顯像將腫瘤和炎性病灶攝取葡萄糖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從而幫助良惡性鑒別。
如果隨時間延長攝取濃影濃得更明顯,則惡性腫瘤可能大;如果隨時間延長濃影變淡、不變或稍微變濃,則多為良性病變。
對于胃腸道和泌尿道的濃影,可以通過飲水或排尿后的延遲顯像加以區(qū)別。如果濃影形態(tài)、程度和部位隨時間變化,多為正常的生理學攝??;如果濃影位置相對固定、形態(tài)基本不變,則要警惕此處可能為惡變。雙時相顯像增加了醫(yī)生鑒別診斷的砝碼。因此,當需要再次檢查時,不必緊張,可以安心等待。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